估值200亿,用户3.6亿,却“钱途未卜”
作者 | 可雅 报道 | 消费界
导读:
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知乎正在撰写IPO 报告和上市申请书,目前已确定三家承销投行为高盛、摩根士丹利和瑞信,上市地点可能在港股或美股,尚待确认。
2010年12月20日,知乎成立,十年时间,知乎共经历8轮融资,从天使轮到F轮,背后集结了创新工场、赛富投资、启明创投、搜狗、腾讯投资、华兴资本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。
“有问题,上知乎。”
“人在美国,刚下飞机,谢邀。”
两段口号彰显着知乎的特性与及网民们对知乎的开涮,知乎成立十年,身份也逐渐多元化,但根本上还是基于最初问答社区的发展。
十年前,中国诞生了一众互联网超级独角兽,其中小米、美团、爱奇艺等都在近年先后登陆资本市场。
作为问答社区的元老知乎,成立十年以来,积累了超过4400万个问题和2.4亿个回答。
也终于要IPO了。
· 十年磨一剑 ·
知乎成立于2010年12月,知乎最早的用户群体,就是典型的小众高知人群,这与知乎的“邀请制”获客方式脱不开关系。
知乎的创始人周源,在创立之前,他做过记者,也做过IT网站,2010年开始,他用了十年时间,让知乎成为了估值两百亿的行业独角兽。
程序猿的世界里,充满着代码,同时也充满着改变世界的思想。
知乎最初是一个封闭性社区,知乎刚创立时,是靠着创始人的人脉关系把会员拉进来的,这些用户有着一个共同特点,那就是专业性和权威性,并且这种人脉形式注册的会员往往圈层较高。
知乎开启的“邀请码”注册方式,只让用户邀请自己人际圈中的行业大佬,知识精英,凭借着这种高质量的知识分享,知乎形成了最初的内容创作,和用户流量池。
根据有关资料显示,在2010年12月到2013年3月之间,知乎的用户数量只有40万人,用户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87%,职业人群占75%以上,收入4000元以上的用户占60%。
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,当时的知乎的确“人人985”。
在最初开始时,为了品牌调性和活跃内容,知乎团队还保持着高质量的内容输出创作,有人做过统计,知乎的四位创始人在知乎成立的前两年,一共回到了2345个问题。
前期知乎的高质量和专业性为知乎的品牌塑造起到了良好作用,也奠定了品牌的调性,与其他问答社区区分开来。
· 从小众高知到大众破圈 ·
2013年3月,知乎不再使用邀请制,人人可以注册,而创始人之一的黄继新登上综艺节目非诚勿扰,也为知乎吸引了大波流量,9个月时间,知乎用户就从40万增加到了400万。
而到2020年12月,刚满十岁的知乎全网注册用户3.7亿,聚集了超过4400万个问题和2.4亿个回答。
用户数量的暴增也就避免不了质量上的良莠不齐,此时不少知乎的神回复也有了集锦,人在美国,刚下飞机,也成为了流行互联网的段子,而知乎最初的严谨性和专业性也开始在备受质疑。
但知乎也让一堆素人的内容创作者有了创作平台吗,他们在知乎聊人生聊哲学聊自己的经历,不少素人凭借着日复一日的高质量创作成为优秀作者。
而知乎的内容也更加多元化,不仅仅是问答社区,除了最初高质量的专业问答,还增加了不少抖机灵的段子,小说,故事。
知乎也从小众高知成功破圈,越来越被大众知晓,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,流量就是一切,有了流量才有变现的可能,知乎自然很乐意自己拥有了3.7亿注册用户。
但与之相对的是知乎最初建立的品牌形象也正在受损。
有了流量,就要变现,才能被资本看好。
知乎也一直在探索变现之路,最初阶段,知乎的盈利来自于原生广告,2016年,知乎就开始了商业化尝试,当时外包给一家广告公司来做。
2017年,知乎正式探索变现之路,知乎自己旗下的商业团队开始负责,从品牌定位,品牌商业价值定位到确定商业逻辑,组建团队,开始执行跟进,大约用了一年半时间。
这时知乎已经有着固定的商业收入,如开屏广告,信息流,品牌植入的提问,知乎的付费期刊,LIVE演讲,而广告收入显然满足不了知乎。
有流量的地方就有商业变现的市场,知乎在变现的路上,还选择了可以保持社区调性的知识付费,而2016年正式知识付费的风口。
2016年4月,知乎推出了新功能“值乎”,开启“付费咨询”,可以向大V们直接提问回答,价格也由大V们自行定价,这是知乎知识付费的一次试水。
6月推出了“知乎Live”,大V和专业人士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来知识变现收费,live作为一款付费音频产品,9月知乎上线了知乎书店。
艾媒报告显示,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产业规模约49亿元,预计到2020年达到235亿元。
种种迹象表明,知乎在不断探索着自己的知识付费模式,也在培养着市场对知识付费的习惯,到了2018年,知乎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时期。
加快了商业化的探索,在付费产品上,也在不断调整,毕竟广告收入模式单一,要想多元化付费,就必须探索新道路。
2018年4月12日,知乎推出了音频付费产品,知乎读书会,邀请了不少名人作为嘉宾,朗读每本书籍。
2018年,诞生了知乎大学,整合了分散的知识市场,知乎大学里包含了课程,( live讲座、私家课),书(书籍、读书会),训练型(线上学习课程, 写作训练营、小语种训练营)。
而在增加的会员订阅付费中,包括:盐选会员、读书卡。
知乎盐选会员的权益包含知乎盐选专栏内容、live讲座、私家课、电子书等,读书卡的权益主要是电子书。
截至2018年12月底,中国网络视频(含短视频)用户规模达7.25亿,占整体网民的87.5%。其中,短视频发展迅速,用户规模6.48亿,网民使用率为78.2%,使用时长占总上网时长的11.4%,超过综合视频的使用时长占比8.3%。
在探索多元化发展的知乎自然不会错过这条道路,快手的走红,抖音的爆火,知乎也想分羹。
2018年,知乎就在试图进入短视频领域,在APP软件首页改版,新增视频专区,积极扶持原创视频博主,在2019年3月,甚至增加了视频回答入口,并且推出新项目“即影”,然而效果不佳,仅一月就解散团队。
而因为疫情,短视频和直播大火,知乎无论如何都想挤进这个风口,既然被网友戏谑为B乎,索性在短视频产品就叫B乎,抖音有剪映,知乎也上线了自己的在线视频制作工具,并且推出海盐计划来鼓励原创作者。
但不少业内人士依然认为知乎错失了短视频的风口,这和知乎本身的平台性质也有很大关系,相比抖音的娱乐性,快手的轻松搞笑性,知乎视频又过于严肃沉重。
如果是知识科普视频,B站也凭借自己庞大的用户量早早开启了知识专区,并且拥有大批原创优秀作者,而且最重要的是知乎的基因里本身就是以问答专区起家,再增加视频功能,其实很难带动用户,用户还更倾向于知乎的一问一答。
知乎囿于知识平台尽管有着自己的特点,但是平台自身的转变并不代表用户还会为此买单,短视频功能上线,会对核心用户的体验造成一定影响,进而可能会改变知乎用户生态。
但就目前知乎优质图文创作者而言,他们正面临向短视频转型的难题,而知乎可能也存在和其他平台发生“抢人大战”。
尽管外界对知乎褒贬不一,但是从2011年开始,知乎就备受资本青睐。
2011年,创新工场投资了150万元人民币给知乎,这是知乎的天使轮融资;
2012年1月,启明创投给了知乎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;
2014年,赛富投资与启明创投联合注资2200万美元给知乎;
2015年,腾讯领投,搜狗、赛富、启明创投、创新工场跟投给知乎5500万美元C轮融资;
2016年,今日资本领投、老股东跟投的1亿美元D轮融资给知乎;
2018年,知乎完成2.7亿美元E轮融资;
2019年,快手领投、百度跟投,腾讯和今日资本等原有投资方继续跟投的4.34亿美元给知乎作为F轮融资。
互联网发展的9年期间,不少行业泡沫被诟病,互联网行业融资也越来越困难,但是知乎却总是有着极快的融资速度。
资本青睐知乎是因为看到了它的价值所在,毕竟用户数量巨大,尽管目前知乎还未能实现规模化盈利,也没有在营收上看到什么太大起色,而资本愿意投资,买的就是知乎的明天,所谓的赌一个未来。
知乎也曾经面临是大V出走,原创作者变现困难而离开知乎的事件,但知乎在不断反思和努力,试图营造一个健康的社区,并且偷偷让所有人盈利,比如知乎大力度支持网文作者,有传闻部分作者月入十万。
尽管比起当下热火的抖音,快手等,知乎的表现能力还是差了一些,但是和以上软件不同的事,知乎是国内顶级的问答社区,同赛道上无人能敌,所以它现在盈利不盈利资本并不看重。
因为坐拥3.7亿的用户,知乎一旦探索出自己的商业之路,那么即将价值无限。
资本不怕投错,资本最怕的是错过。
除此之外,即使知乎在开拓新的业务,比如专门做一个知识付费平台,拥有大规模的会员基础下也是事半功倍的。
知乎上市不困难,真正困难的是下一步如何找到新的增长点,以及如何打造可持续的商业模式。
十年前,知乎创始人周源在写给团队的全员信中说,“我们相信一点,在垃圾泛滥的互联网信息海洋中,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是绝对的稀缺品,知识──被系统化、组织化的高质量信息──都还存在于个体大脑中,远未得到有效的挖掘和利用。知乎提供了一个产生,分享和传播知识的工具,我们鼓励每个人都来分享知识,将每个人的知识都聚集起来,并为人人所用”。
而十年后的今天,知乎要走的理想之路,依然还长着呢。
分割线
附:知识付费报告
如何获取完整报告
【声明】
*此公众号中全部内容仅为一般性参考。读者不应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,擅自根据文章内容中的任何信息采取行动。此公众号运营方将不对任何因采用文章内容而导致的损失负责。
*文章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。文章中插入的图片不涉及到商业行为,仅限交流,并标明了来源出处,尊重原创图片设计。客服微信:XFJ169
*文章中涉及功效相关描述均有对应的数据支持,囿于篇幅限制无法全部刊登,如需数据来源,可向文章中涉及到的企业索取。
/ 推荐阅读 /